借名购房与法定继承的交叉,往往引发复杂的法律纠纷。当名义产权人去世后,房屋是归实际出资人所有,还是按法定继承规则由继承人继承?本文结合司法实践中的典型案例,解析这一问题的法律逻辑与裁判规则。
一、核心争议:借名购房事实的认定
案例:借名购房协议与继承权的冲突
2025年,北京市朝阳区居民刘某借名购买一套商品房,登记在母亲王某名下。双方签订书面协议约定房屋产权归刘某所有,王某仅代持。后王某因病去世,其配偶及子女主张房屋为遗产要求继承。刘某诉至法院,要求确认房屋所有权。
法院审理认为:
刘某提供了完整的证据链:
借名购房协议(经公证);
购房款支付凭证(银行转账记录);
房屋实际使用证据(物业费缴纳记录、居住证明);
王某生前书面声明(确认房屋归刘某所有)。
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或公序良俗;
继承人未提供反驳证据。
最终,法院判决房屋归刘某所有,排除法定继承。
法律分析
借名购房事实的认定是解决继承纠纷的关键。实际出资人需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借名关系,包括书面协议、出资凭证、房屋实际使用证据等。若证据充分,法院将排除法定继承,确认房屋归实际出资人所有。
二、例外情形:证据不足时的继承规则
案例:借名购房事实难以证明的继承纠纷
2024年,上海市徐汇区居民陈某主张借名购买一套商品房,登记在父亲陈某某名下,但未签订书面协议。陈某某去世后,其配偶及子女主张房屋为遗产。陈某仅能提供部分出资凭证(如现金存款记录),无法证明借名事实。
法院审理认为:
陈某未提供书面协议或陈某某生前书面确认;
现金存款记录无法直接证明购房款来源;
房屋登记在陈某某名下,符合法定继承的物权归属规则。
最终,法院判决房屋归陈某某的配偶及子女继承,陈某仅能主张返还购房款。
法律分析
若实际出资人无法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借名购房事实,法院将依据物权登记规则,将房屋判归名义产权人的继承人所有。此时,实际出资人仅能主张返还购房款及合理增值,无法取得房屋所有权。
三、特殊情形:借名购房与遗嘱继承的交叉
案例:遗嘱明确借名购房事实的继承纠纷
2025年,广东省广州市居民李某借名购买一套商品房,登记在父亲李某某名下。李某某生前立下遗嘱,明确房屋实际归李某所有,仅登记在其名下。李某某去世后,其他继承人主张房屋为遗产。
法院审理认为:
遗嘱内容真实、合法,明确排除了房屋的法定继承;
李某提供了购房款支付凭证及房屋实际使用证据;
遗嘱效力优先于法定继承。
最终,法院判决房屋归李某所有,排除其他继承人的继承权。
法律分析
若名义产权人生前立下遗嘱,明确房屋实际归实际出资人所有,遗嘱效力优先于法定继承。此时,实际出资人可依据遗嘱取得房屋所有权,无需通过借名购房协议举证。
四、实务建议:借名购房与继承纠纷的预防策略
签订书面协议并公证:明确约定房屋实际归属、出资比例、过户条件及违约责任,并办理协议公证以增强证据效力。
保留完整证据链:保存购房款支付凭证、税费缴纳记录、房屋实际使用证据(如水电费账单、装修合同)等,以备纠纷时举证。
名义产权人生前书面确认:要求名义产权人生前出具书面声明或立遗嘱,确认房屋实际归属,排除法定继承。
及时过户:在符合过户条件时(如限购政策放宽),立即办理过户登记,将房屋登记至实际出资人名下。
咨询专业律师:借名购房与继承纠纷涉及物权法、继承法、合同法等多领域法律问题,建议提前咨询律师制定合规方案。
有法律问题为节省您的时间,建议您拨打我们的免费律师服务热线:138-1029-1697 与专业律师及时沟通,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解答。
免责声明: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,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。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立即联系网站管理员,我们会给与以更改或者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
邮箱:
电话: 138-1029-1697
地址: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8号恒基中心1座4层